奔跑的三夏看科技·虫脸识别
奔跑的三夏看科技·虫脸识别
:手机解锁,刷脸支付,现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您听说过“虫脸识别”吗?在安徽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博士,他们拿着“杆”,在田间地头给虫子们拍“”,进行“虫脸识别”。这到底是一项什么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又有哪些帮助呢?
一根长长的“杆”探入麦丛中,或深或浅,动作迅速,像“扫雷”一样。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博士杜健铭正和同事在麦地里,忙着给麦上的害虫们拍照片。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博士杜健铭:一般蚜虫在这个位置有一片聚集,现在看起来还挺不错的。然后整个杆子伸下去的话,这么扫过来,也没有害虫,小麦根下面好像也没有,整个茎秆下面都蛮干净的。
“杆”如何实现“虫脸识别”呢?杜健铭手持的“杆”,配有高清摄像头和智能终端,只需将设备探头伸进麦田,轻轻点击手机的拍摄按钮,就完成了图片采集。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博士杜健铭:手机的作用不只是用来收照片,同时还可以把我们随时随地拍出来的照片,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储存。
在专用的手机软件上,杜健铭拍摄的虫子都被智能系统自动打上了框。同时,系统会在后台分析出害虫的种类、数量以及虫害发生等级。这些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为了从“虫口夺粮”,需要定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但传统的计算办法是一只只地数,费时费力不说,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
如何把人工智能和农业相结合,让农业更智慧?这是杜健铭和他的科研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不过,虫脸识别可不同于人脸识别。有些害虫的相似度极高,用普通的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区别分类。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博士杜健铭:虫子一般来说都很小,我们真正做的事情,不只识别它是不是蚜虫,同时还要知道这些蚜虫到底有多少只,为了之后去判定这一片田中平均的虫害和病害发生的一个数量,用来评估这边的发病的受灾等级。整体来说,是要比人脸识别难上一个等级的。
为了逐步突破“虫脸识别”的难点,杜健铭和团队几乎走遍了省内各个县市,对田间害虫进行数据采集,不断积累样本,优化数据库。目前,“虫脸”数据库已收集包括0多万张图片,0多种病虫害“相貌”,覆盖小麦、水稻、油菜等29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识别准确度在%以上。巨大的数据库让害虫无处遁形。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高级实验师胡海瀛:我们这里面有各种害虫,包括一些常见的和不常见的,也可以给专家提供一些辅助,以及一个参考建议,就是如何去防治,用什么样的药或者是复合肥等,从生产到最后收获一系列的管理。
相关文章
- 螳螂的耳朵长在腰部这22则不为人知的动物冷知识
- 拍照就能识物你要不要试试
- 杀虫用上美虫计还能虫脸识别!手机“种地”奇妙多记者体验麦田里的黑科技
- 探索打开未来的N种方式未来策展人项目走进这些中学
- 亲子阅读《昆虫属于哪类知识》亲子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举行
- 读名著学科普、护园林颐和园里上演昆虫记
- 走进多彩的昆虫世界科普展一探昆虫世界的奥秘
- 娱乐科普两相宜儿童剧虫宝宝陪你过六一
- 12个冷知识颠覆你对白蚁的想象
- 通过一波波回忆杀情怀杀重现见证光辉岁月
- 动物园惊现国子脸猴略显成熟稳重饲养员它能被人脸识别
- 活动规则世界上有哪些昆虫知识
- 幼儿园动物简笔画大全可直接打印哦
- 模玩资讯万代昆虫图鉴人气第二弹锹形虫02超拟真环保扭蛋
- 实施自然教育与儿童共生长
- 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 在交配结束后雄螳螂为了避免被吃掉已进化出特殊能力
- 冰棍里吃出未知生物的大腿学霸们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 于是找到了一块石头
- 新手在野外钓鱼要掌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