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昆虫知识

昆虫知识

虫虫叫声有了同声传译上海科技馆首发发AI听有虫小程序

中国昆虫网2024-04-29昆虫知识昆虫识抖音
虫虫叫声有了同声传译上海科技馆首发发AI听有虫小程序,昆虫识抖音,小朋友不认识昆虫的原因,自然界的鸣虫声音有了“同声传译”。今天下午,上海自然博物馆“夜听虫吟”-昆虫足识别2019年“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正式启动。现场,馆方发布“听有虫”小程序,这是人工智能在“鸣虫声音识别

虫虫叫声有了同声传译上海科技馆首发发AI听有虫小程序

   自然界的鸣虫声音有了“同声传译”。今天下午,上海自然博物馆“夜听虫吟”-昆虫足识别2019 年“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正式启动。现场,馆方发布 “听有虫”小程序,这是人工智能在“鸣虫声音识别”方面的首次尝试。 目前“听有虫”小程序已上线种鸣虫的声音样本可供采集者查询、比对。

   本次“鸣虫识别”活动中,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昆虫研究团队,试图绘制“鸣虫声谱数据库”,解决科学家采集鸣声样本的难题。上海自然博物馆希望在公众与科学研究两者之间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公民科学”的新形式,鼓励公众“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自然、记录自然,采集的数据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平台收集并分享给鸣虫研究的科学家,推动未来的昆虫鸣声研究。

   活动期间,馆方还面向公众招募一批“自然联络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近30个城市,将成为本次公民科学项目的“种子选手”。他们将有机会参加鸣虫采集的线上培训,以及全国范围内鸣虫声音的采集行动,还将作为“鸣虫天下”展览的“公众策展人”。

   当天,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受邀为公众带来了题为《昆虫的简单小知识手抄报》的科普讲座,通过节气和中国传统的虫文化,鸣虫的形态结构、发音机制以及鸣声分析,介绍鸣虫的种类和鸣声特点,阐述昆虫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在随后举行的“鸣虫工作坊环节,观众接受了户外鸣虫声音采集的培训以及昆虫标本制作。

   “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一项品牌教育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收藏自然。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4年,共有超过十万名观众参与到活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