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田间养虫的农学博士
专注田间养虫的农学博士
刘凤沂,黑龙江省佳木斯人,19年7月参加工作,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科员、研究员。受到农业部、人社部表彰,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惠州好人、最美、惠州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她,常年穿梭于乡下,每年到基层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百余场,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上百宗;她,与农民打成一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真诚和敬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农业高知的良好形象。
“五一”前夕,惠州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科员、研究员刘凤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沿东江北上,在惠城汝湖拐弯南下,沿岸的万芦村有一个惠阳凯联菜场。谷雨时节,菜田里绿意浓郁,五六名农人正在劳作,几块田垄上的奶白菜已采摘完,零星残破的菜叶被孩童拿来玩耍。身着紫色外套的刘凤沂蹲下身子,一边查看地里的虫害情况,一边询问今年的收成。
这一幕是刘凤沂多年工作的缩影。作为一名农药学专业博士,作为惠州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她多年来走遍惠州农地,关心粮食和蔬菜,与农人为友,与泥土为伴。
“这里吊丝虫和跳甲比较多,控制吊丝虫可以多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治跳甲可以用苦参碱。”在惠阳凯联菜场,刘凤沂建议多采用低毒的农药。绿油油的田地里面,还散落了很多黄色的泡沫板,刘凤沂说,这是利用跳甲喜爱黄色的生活习性专门加以诱杀用的,上面有着粘性物质,虫子沾上就跑不掉。近年来,她和同事一直在倡导农药零增长,指导农民通过多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性控制,尽量不用化学农药就达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
菜场的负责人杨文书告诉儿童养昆虫器皿简笔画场原本在惠阳,迁到惠城后名称未变。这里有200亩蔬菜田地,去年11月开始种植,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也有不少供往香港等地,出境产品的检验要求很高,用刘凤沂所倡导的绿色方式控制病虫害,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刘凤沂在一旁补充说,相反,如果大量长期使用化肥,不仅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而且让土地板结盐碱化,不利于保障农产品的长期产量。
如今,包括惠阳凯联菜场在内的惠州很多蔬菜基地已经实现“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多通过生物肥、微生物肥控制病虫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地”的生态环境。在刘凤沂的推动下,惠州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120多万亩,她主持的“惠州地区蔬菜农药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解决了水稻两迁害虫抗性治理和控制蔬菜农药污染关键技术与疑难问题,仅惠州市每年约挽回水稻损失12万公斤,减少蔬菜农药使用0多吨,累计增收节支2万元,对广东“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刘凤沂已记不清多少次顶着30℃以上的高温到农田里捉虫,捉到之后到实验室进行培养,用水稻养到第二代才能进行研究。
为了测定对同一种病虫害,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驱杀效果,每次实验,经常需要七种左右的药物,每种农药又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浓度,每种农药每个浓度,又需要至少30只虫子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要连续重复三次,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换句话说,每一次完整的实验往往需要培养数千只虫子。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或虫子数量不足,整个过程就要从头再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刘凤沂在室内往往要数着数以万计的小虫子做生物测定。
有一次在惠阳做试验时,由于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曾经连续失败两次,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好在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是值得,刘凤沂创新性地总结出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推广此项技术的水稻不会因为相关的病虫害出现减产。
与其他科研领域不同,农业科研分为室内和室外,除了“捉虫”之外,很多科研项目也必须在农田中进行。
在田间工作,天气热时可达到℃以上。如果要做田间小实验,往往要花上半天乃至整天的时间,而且要每隔三、五、七、十天回头调查一次,如果时间错过,就得重新再做。即使遇到过年过节,如果工作需要,也同样下田。由于气候适宜,惠州一年四季有菜粥,冬种马铃薯等冬季作物更是惠州出名的农产品,这就意味着刘凤沂和她的同事,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忙碌。
在惠州的十年间,刘凤沂先后主持和参加20多项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成果14项,其中主持的“惠州市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检(昆虫养殖饲料)测与治理对策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红火蚁监测跟踪及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惠州地区蔬菜农药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获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技术资料等论著9部。
在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刘凤沂在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工作十年,此后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2008年,惠州在全国范围内引进108位高层次人才,刘凤沂作为其中一员,在惠州耕耘至今也已有十年。
“不服输,有韧劲。”是很多人对刘凤沂的评价。2009—2010年连续两年惠州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大暴发,刚到惠州不久的她和同事们勇挑重担,及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了灾情,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挽回粮食损失上千万吨。2013年惠州遇到百年不遇强台风灾害,她顾不上山体滑坡危险带头深入到生产一线救灾抢险,一连几天吃住都在乡下,尽农业技术人员的责任保护生产安全。
南北作物差异很大,栽培管理和病虫发生各有不同,为了尽快熟知惠州的情况,刘凤沂自觉自愿每天晚上到办公室查资料,自学南方作物生长特性及病虫发生特点,解决白天下乡时没有解决的生产问题,经常将女儿一个人放在家里或带到办公室,晚上10时甚至半夜才回家。
她有很严重的关节炎,但仍坚持下乡,常常在田里跑一天,甚至连续5天;在单位三年没有公车的情况下,她常常自己主动开车跑田间烂路,晚上回来腿脚肿得像馒头。很多时候,农民一个电话过来,她不分早晚节假日免费给农民传经送宝。由于常常穿梭于乡下,她的微信朋友一半是农民兄弟。
看到病虫害吞噬的庄稼,台风暴雨摧毁的良田,寒害冻伤的果树,强烈的责任心让她在工作之余主动编制课件和技术手册,穿梭于田间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户防范病虫灾害、科学用药用肥等技术。生产中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害虫抗药性恶性增强,她提出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的研究项目,创新性地总结出水稻两迁害虫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面对蔬菜安全问题,她又牵头组织技术团队从农药残留和污染上下手,研究控制蔬菜农药污染关键技术,找到了残留超标根源所在,该技术获评为省科技成果。
谈到为何对农业情有独钟,对农民、农田“一往情深”时,刘凤沂说,她的父母都从事农业生产,自己作为农民的孩子,有很深的“农”情结,“很多农民家庭主要依靠种菜维持生计,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国家对我长期培养,我就有义务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做好农业生产。”
相关文章
- 《昆虫的养殖》国际版等整版聚焦贵州可食用昆虫发展现状及前景
- 【昆虫养殖证】害虫变成致富虫小蚂蚱蹦出致富路
- 猪肉铺里起舞的女孩家养200多种昆虫的男孩B站《科学养昆虫导学案安》唤起年少梦想
- 农村养殖食用蚂蚱30元一斤技术要求低养殖简单是创业的好选择
- 21日江苏动态南京15岁中学生养昆虫拍玩出新花样
- 中国新青年队实践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暨朱俊科教授采访
- 旺能环境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探秘天敌昆虫工厂以虫治虫无污染更环保
- 社企会客厅茵塞普科技余广滔为人类的可持续昆虫蛋白而奋斗
- 中山大学将开展昆虫不育技术研究
- 中国蟋蟀养殖现状个人看点-广西合火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蟋蟀养殖基地
- 章丘有个虫子养殖专家企业年产值3000万元岁的他既是总经理又是大一学生
- 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昆虫后长
- 震三观英国夫妇奇葩爱好与两千多只虫子同居大虫满屋爬螳螂睡被窝
- 昆明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已入驻15家企业去年营收达1亿元
- 古人总结的经验家有四声叫灾祸定来到到底是哪4种
- 这种虫一吨能吃五吨垃圾难怪两位小哥哥弃白领工作去养虫
- 传播日韩境外淫秽漫画羞羞漫画app被查涉案金额逾亿
- 种花种草、养虫也能让水稻稳产优质
- 四类养殖场免征环保税粪污经综合处理并准确计量可免